余杭区政府道歉了。
此前,就杭州市余杭区仁和街道及良渚街道部分区域出现自来水气味异常一事,杭州余杭水务控股集团有限公司(以下简称“余杭水务”)发过两次声明,但始终没有对水质出现异样的原因给出可信的调查和解释,而提供的具体补偿方案,则是“五吨水费减免”。而余杭区政府发布的最新通报称,已初步查明导致异味的为特定自然气候条件下藻类厌氧降解产生的硫醚类物质。可很多老百姓可能并不知道何为“硫醚”,他们更关心为何会产生这样的问题,会持续影响多久,未来如何避免。
杭州水费,第一阶梯价是每立方米2.9元,五吨水费的减免,可能连一杯奶茶的优惠都算不上。比起收下这样聊胜于无的补偿,市民恐怕更希望能搞清楚到底发生了什么,希望能看到更彻底、更令人放心的对水质疑云的问题解释和解决方案。
水是生命之源,水在居民生活中的重要性,无须赘言。从在余杭生活的居民描述看,不少人甚至直接饮用了可能被污染的水。还有人担心,如果当地的食品工厂用了之前受污染的水,是否会造成更严重的二次污染扩散?
水务企业本应建立水质实时监测、异常立即报告、末端定期检测的三重防线,但在这起公共卫生事件中,余杭水务的反应,恐怕很难令居民满意:16日居民反映到官方首份通报间隔超12小时、部分小区二次供水水箱因物业疏于清洗导致恢复滞后,真正有一定信息量的通报,则在事情发生的三天后。这些环节的响应迟滞,消耗的是公众宝贵的信任;而前两次官方通报的语焉不详,也会加剧居民对问题源头的怀疑和忧虑。
事实上,这几年,自来水水质问题不算陌生话题。垃圾渗滤液污染供水管道、管网施工导致污水进入管道、水管老化导致水出现异味……类似情况都有公开通报过。城市化发展至今已过三十年,基础设施老化的情况必然存在,城市管理者需要意识到这样的变化,无论是硬件设施还是软性反应机制,都要跟上城市的发展变化的速度。
此前中央城市工作会议部署了"建设安全可靠的韧性城市"的工作任务。其中明确提到,要推进城市基础设施生命线安全工程建设,加快老旧管线改造升级。
从现实来说,保障城市生活的韧性,是一个系统性工程,它既需要硬件的投入,也需要体制机制的响应和升级。这一过程中,公众的知情权、必要的第三方监督监察机制、现代技术提供的实时监测保障,都是必要的措施。说到底,城市现代化不仅体现在管网长度、水厂规模,更体现在对每个市民健康权利和知情权的切实保障。
水质安全事件,不是公众玩梗就能打消其作为公共卫生事件的严肃性,也不是在沉默中就能被淡忘的。5吨水费减免和两条道歉公告,恐怕安抚不了真正被污水影响生活的居民,还需要尽快调查公布事情真相、做好完整善后处理,并在未来将全链条防控、全过程透明、全社会监督落到实处,让真相去打消怀疑,让负责去覆盖风险。毕竟,城市对它的居民的承诺,要落到每一个真实可感的细节中去。
利好优配-利好优配官网-证券配资网-正规实盘配资网站提示:文章来自网络,不代表本站观点。